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培训语用教学心得体会

培训语用教学心得体会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培训语用教学心得体会3篇(语言技能培训心得体会),以供借鉴。

培训语用教学心得体会1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必然转变培训心得

  滨湖镇中心学校 陈晶

  本学期,我有幸参与了昌吉市小学语文学科“把握课标理念精髓,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专题培训,培训之前,盛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的四个小故事说明了,为什么要组织全市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这次培训的原因,强调了语文教师一定要从 “教”课文,走向“教”语文的必然转变,转变的关键是教师的观念要变,教师的转型是必然的趋势。然后,盛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节示范课《桥》上课之前,盛老师给全体听课教师布置了四个听课任务:

  1、教课教师教什么?

  2、授课教师怎么教?

  3、学生的学习效果怎么样?

  4、在这节课中,授课教师有没有什么问题?应该怎么改?你有什么建议?在整堂课中,盛老师努力向我们呈现一种理念,那就是“教语文,教语用”,而不要去“教课文”。我能强烈地感受到盛老师老师对语言文字、知识技能的训练、迁移运用和情感价值的渗透都恰到好处。强调了本体性知识的重要性。这里所讲的语文本体性知识,我把它等同于新教育的教学内容:确定一篇课文的本体性知识就是确定教学内容,目前以本体性知识教学为核心的“教语文”,在教材、教参均不能给出统一标准的前提下仍旧是由教师自行解读分析。本次培训我,收获颇多,平日里的教学,我们大多是把语文教材内容当成了语文课程内容,所以语文课上完,学生留下的多是教材内容的痕迹,而不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痕迹。

  我常常在语文课上,把大量时间放在课文思想内容的解读上,这是造成语文课效率不高的直接原因。教课文,就是把课文的内容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方法。

  盛世老师说“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语文课不能跳出教课文的怪圈,主要和语文课的课程设计有关。我们的语文课,核心是阅读,主线是阅读,在现行语文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运用课文来教语文呢?

  我认为首先要依据课文合理开发课程内容。这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教师要非常明确。语文课程内容的开发,要瞄准语言知识、语文方法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选择课程内容。其实语文课不应该追求教过,而是应该追求教会。另外要依据认知规律有效设计教学流程。要教会学生,其教学流程应该是“认识领会——实践运用——反思总结”的过程。

  本次培训明确了教“语文”和教“课文”的区别,真想马上实现二者的转身。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慢慢去践行。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本领的。”“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要想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需要我们老师做的比平时更多,不但要认真解读文本,发现课文中存在的语文因素,还要围绕教材给我们提供的语文因素选择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教学不要把自己当成了舞台的焦点,而要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到学生的身上。不要担心自己的教学会出错,不要在意环节的处理和太多的语言的打磨,我们要更多地去倾听学生的语言,去观察学生的表现,去适时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指引他们学习的方向。

  语用教学心得体会

  刘仁增语用教学心得体会

  基于语用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语用教学策略研究心得体会

  去年树评语用教学

培训语用教学心得体会2

  昌吉市 昌吉市 昌吉市

培训语用教学心得体会3

  读《语用-开启语文教学的心门》有感 蒋艳荣

  近日,我读了刘仁增老师的《语用-开启语文教学的心门》一书,使我有了一些想法。我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一直有这样的困惑:小学生从低所级到高年级学过的那么多文质兼优的课文,接触了那么多词语、句子,可说话、作文却“词汇贫乏”。究其原因主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语言知识,轻语言训练。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材料,仅停留在朦胧理解和机械记忆基础上,未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此,强调把阅读课上成语言训练课,必须重视语言的“内化”,使其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往往是很丰富的,但是,课堂是一个常量,我们既不能文本有什么教学价值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更不能什么好教就教什么。因此,文本解读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根据教学的整体需要以及该课文在整个教材价值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从诸多的教学价值中选择适当的核心价值点进行教学目标定位。如此,就能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一篇课文的语文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具有语文特色的,而不是其他学科的。即关于语文的知识、语文技能,或者说只有通过语文课才能学到的知识;(2)能够代表某一种类型文本的特点,而且可以起到“举一反三”作用的。(3)通过学习和积累,有助于学生形成学生对语文现象的进一步理解、解释和迁移的,用于理解同一类文章、同一言语现象的。以《北京的春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一课为例。本文的语言教学价值点至少有以下几个:(1)学习按时间(腊八——除夕——初一——元宵)的顺序来写的写作手法;(2)民间风味的散文如何锤炼语言;(3)比喻手法的运用;(4)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的运用;(5)如何围绕中心句把话写具体;(6)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7)联系背景,紧扣文眼,“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8)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练笔;(9)利用课后的两篇小短文进行对比读,感受表达方法。如此多的教学价值怎么可能(也无必要)在两节课时间里全部完成呢?当然得来一番比较、分析、整合,选取本课的核心教学价值。

  从课后思考练习、本课编排意图以及学段目标要求来审视,我们不难发现,上述价值点的(1)和(4)是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写作方法,且在以前的学习中较少接触和训练过;(2)的难度较大,小学生难以把握,可和(6)合并,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句感受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和魅力;(8)和(9)是课后要求的训练项目,必须落实;至于(3)(5)和(7),在以往的教学中已做重点训练,应予舍弃。这样一样,《北京的春节》核心教学价值点有三:一是在课文阅读及与附文的对比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二是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感受老舍笔下的北京年俗和语言风格;三是学习详略得当的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带给我们的是语言训练的扎实深入,课堂教学的省时高效。

  以上是我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但是只停留在运用阶段,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今后我还要一如既往的学习刘仁增老师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