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汽车电气与控制教学工作总结

汽车电气与控制教学工作总结3篇

  通过写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然后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汽车电气与控制教学工作总结3篇(车辆电气控制实训总结),供大家赏析。

汽车电气与控制教学工作总结1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以电动机或其他执行电器为控制对象,介绍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线路及设计方法。电气控制技术涉及面很广,各种电气控制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就其控制原理、基本线路、设计基础而言是类似的。本课程从应用角度出发,以方法论为手段,讲授上述几方面内容,以培养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 :⑴熟悉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原理、用途及型号,达到能正确使用和选用的目的;⑵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具有对一般电气控制线路的独立分析能力;⑶熟悉典型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具有从事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等技术工作能力;⑷具有设计和改进一般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常用低压电器(讲课2学时)§1-1电器的基本知识

  电器的分类、电磁式电器、电弧、常用灭弧方法。§1-2 开关电器

  刀开关、转换开关、自动开关、熔断器。§1-3主令电器

  控制按钮、行程开关、接近开关、主令控制器、凸轮控制器。§1-4接触器

  交流接触器、直流接触器、接触器的选择。§1-5 继电器

  电磁式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速度继电器。

  学习要求: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基本功能用途、主要技术参数、图形符号。

  本章重点:继电器、接触器、主令控制器、凸轮控制器。本章难点:主令控制器、凸轮控制器。

  建议:结合实物说明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功用及使用要求。

  第二章

  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讲课8学时)§2-1 电气控制系统图的类型及有关规定

  图形符号、电气原理图、电器元件布置图、电气安装接线图。§2-2 三相异步电动机全压启动控制 单向连续运转控制线路、点动控制线路、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自动往复行程控制线路。

§2-3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

  星形-三角形降压启动控制线路、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延边三角形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2-4三相绕线型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

  转子回路串接电阻启动控制线路、转子回路串频敏变阻器启动控制线路。§2-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速控制 §2-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 反接制动控制线路、能耗制动控制线路。§2-7 直流电动机控制

  启动控制、正反转控制、调速控制、制动控制。§2-8 电动机控制的保护环节

  短路保护、过载保护、过电流保护、零压与欠压保护、弱磁保护。

  要求:掌握电动机的启动控制、正反转控制、调速控制、制动控制包括基本线路、工作原理;掌握电动机常用的保护环节如短路保护、过载保护、过电流保护、零压与欠压保护、弱磁保护等。

  本章重点:电动机的启动控制、正反转控制、制动控制基本线路;电动机控制的保护环节。

  本章难点:电动机的启动控制、正反转控制、制动控制基本线路的组成、原理。

  建议:强调一般工程方法的典型应用,结合工程实例突出概念。第三章

  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讲课4学时)§3-1 电气控制线路分析基础

  电气控制线路分析的内容、电气原理图阅读分析的方法与步骤。§3-2 普通车床的电气控制

  主要结构、运动形式、电力拖动形式、控制要求、主电路分析、控制电路分析、辅助电路分析。

§3-3磨床的电气控制

  主要结构、运动形式、电力拖动形式、控制要求、主电路分析、控制电路分析、辅助电路分析、联锁与保护环节分析。

§3-4 摇臂钻床的电气控制

  主要结构、运动形式、电力拖动形式、控制要求、主电路分析、控制电路分析、辅助电路分析。

§3-5 铣床的电气控制

  主要结构、运动形式、电力拖动形式、控制要求、主电路分析、控制电路分析、辅助电路分析、联锁与保护环节分析。§3-6 镗床的电气控制

  主要结构、运动形式、电力拖动形式、控制要求、主电路分析、控制电路分析、辅助电路分析、联锁与保护环节分析。

§3-7 组合机床的电气控制

  组合机床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通用部件参考控制电路、组合机床控制电路举例。学习要求:掌握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掌握传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传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一般分析方法。本章难点:组合机床电气控制。

  建议: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和实例进行讲授,通过典型线路分析来理解一般方法。思考题:

  1、电气控制系统分析的任务。

  2、电气原理图分析的步骤。

  第四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讲课2学时)§5-1 电气控制设计的一般原则、基本内容和设计程序

  电气控制设计的一般原则、电气控制设计的基本任务和内容、电气控制设计的一般程序。§5-2 电力拖动方案确定原则和电动机的选择 电力拖动方案确定原则、拖动电动机的选择。§5-3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

  分析设计法(经验设计法)、逻辑设计法。§5-4 常用控制电器的选择

  接触器的选择、继电器的选择、熔断器的选择、自动开关的选择、控制变压器的选择 §5-5 电气控制工艺设计

  电气设备总体布置设计、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与绘制、电器部件接线图的绘制、电力装备的施工。

  学习要求:掌握继电接触式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法和逻辑设计法,了解电气控制工艺设计。

  本章重点:继电接触式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法和逻辑设计法。本章难点:继电接触式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法和逻辑设计法。

  建议:结合生产实际和现场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了解各种电气控制设备的作用、结构、控制方式等,通过典型例题来理解方法和思路,突出概念。

  思考题:

  1、电气控制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在电力拖动中拖动电动机的选用包含哪些内容。 第五章

  电机放大机自动调速系统(讲课4学时)§6-1 电机放大机 电机放大机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工作特性。§6-2 转速负反馈自动调速系统

  AG-G-M开环系统、AG-G-M转速负反馈自动调速系统。§6-3 电压负反馈和电流正反馈自动调速系统

  电压负反馈自动调速系统、电流正反馈、电压负反馈及电流正反馈自动调速系统。§6-4 稳定环节

  阻容稳定环节、稳定变压器、桥形稳定环节。§6-5具有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自动调速系统

  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工作原理、电流截止负反馈导通后的静特性、电流截止负反馈对系统过渡过程中主回路电流的影响。

  学习要求:了解电机放大机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工作特性,了解电机放大机自动调速系统的类型、特点,掌握电压负反馈及电流正反馈自动调速系统、具有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自动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

  重点:电压负反馈及电流正反馈自动调速系统、具有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自动调速系统。

  难点:电压负反馈及电流正反馈自动调速系统、具有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自动调速系统。

  建议:结合实际和实例进行教学,通过典型例题来理解概念。

汽车电气与控制教学工作总结2

  定子绕组串电阻启动控制线路

  Y-Δ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定子串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时间继电器控制的顺序起动电路

  正反转自动循环控制线路

  按时间原则控制的单向能耗制动控制线路

  电动机单向运行反接制动控制线路

  电动机可逆运行反接制动控制线路

  顺序启动、同时停止控制线路

  顺序启动、顺序停止控制线路

  第三章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基础

  1.控制设备的设计步骤:初步设计;技术设计;产品设计。

  2.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的原则:最大限度限度生产机械对电气控制要求。满足要求前提下,设计方案力求简单、经济。保证电气控制线路工作可靠性。保证线路工作的安全性。应力求使操作、维护、检修方便。

  3.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般设计法;逻辑设计法。

  第四章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的特点:使用灵活、通用性强;编程简单、易于掌握;可靠性高、能适应各种工业环境;接口简单、维护方便

  的硬件: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电源

  3.输入继电器只能由外部信号驱动,不能由内部指令驱动;输出继电器只能由程序内部指令驱动;辅助继电器只能由PLC内各软元件的触点驱动,不能直接驱动外部负载.4.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梯形图、指令表和状态转移图

  的输出方式通常有继电器方式、晶体管方式和晶闸管方式3种方式。 的运行周期一般可分为输入采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3个阶段。7.一个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必然包括3个部分:输入部分、逻辑电路部分和输出部分。

  第八章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应用系统设计的原则:

(1)系统应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

(2)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应力求使系统简单、经济,操作方便。(3)保证控制系统工作安全可靠。

(4)考虑到生产发展和生产工艺改进,在确定PLC容量时,应适当留有裕量,使系统有扩展余地。

  2.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系统设计

  PLC输入、输出端子接线图

  3.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系统设计

  4.绕线转子电动机转子串电阻启动控制系统设计

  5.两级传送带的PLC控制

汽车电气与控制教学工作总结3

  三相电动机电气控制线路教学反思

  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接线和检查维修是电工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中级维修电工考核的主要内容。它具有的特点是技术性强,接线工艺要求高,因而是电工实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取得良好的技能训练效果,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并通过进行严格规范、循序渐进而又突出重难点的系统训练来实现。

  一、改革教学计划和教法设计在一体化教学的课后,本人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何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本人重新规划了教学规划,把该课的教学目标由单一的获取知识转变为对学生知识、能力、创新的培养。

  具体方法如下:教学计划。第一,知识培养,能够掌握在电工接线板上正确安装电动机控制线路;第二,能力培养,即逐渐提高接线工艺的能力,逐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创新培养,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造的能力。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首先,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非常大的空间想象,学生要勇于独立思考,勇于大胆想象,能够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二、具体的教学过程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5~6人。由教师引入话题,安装三相电动机控制电路。学生在已经掌握工作原理及安装步骤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如何安装更能符合工艺要求,围绕主题,制作完成一件作品。在自主探究后,教师可借机进行技能小结。完成作品后,进行成果展示,可以阐述作品的构思、安装的意境等,甚至通电试车演示结果,其余小组学生对其进行评价。遇到问题时,鼓励学生组内或各组间相互交流协作解决,明确支持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这一主题。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民主,师生间有了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

  三、教学改革反思上述教学思路,本人运用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维。它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学生出发,让学生成为技能知识的“探索者”、难点问题的“攻破者”,使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课堂是生动的,学生非常愿意接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本人会把它作为永远不变的中心原则,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价值的舞台。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不足,即没能兼顾到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差异,这也是一体化教学方法普遍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学生完成任务所用时间不一,他们的这种差异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光靠教师一人的力量,难以面面俱到。在课堂中,对于很快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如对作品进行检查完善,也可以让他们依着自己的兴趣或疑惑,继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的探究。当然,还可以请他们作为教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学得较慢的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本人将会注意有关分层次教学的研究探索。

  王建